乐扩专家给您解析几种常见的RAID形式

    乐扩专家给您介绍常见的RAID形式有下面几种:
    RAID 1-RAID 1至少需要两块相同容量的硬盘,这两个硬盘互为镜像,如果其中任何一个硬盘损坏了,你还有 另外一个完整的备份——两块硬盘同时损坏的几率比一块硬盘小的多。当然,RAID 1 不能保护你硬盘上的正常数据不受病毒感染或者其它威胁,RAID 1只能延长存储设备平均故障间隔时间(MTBF,Mean Time Between Failure)。如果硬盘发生损坏,只需将被损坏的盘片换成一片新的,而RAID 控制卡将复原镜像阵列。
    RAID 0 -RAID 0控制器将数据分成许多小块,然后并行地将它们写到磁盘阵列中的各个硬盘上,并且磁盘阵列中存储空间没有冗余。数据块并行的写到阵列中的各个硬盘上,这提高了性能,但是极大的降低了可靠性。RAID 0磁盘阵列中的任何一个硬盘的故障都将毁掉整个磁盘阵列系统,并使得逻辑硬盘上的所有数据丢失。
    尽管striping模式不存在冗余,但它至少使得整个磁盘阵列的物理驱动器的存储能力最大化。因为采用RAID 0 排列的逻辑驱动器覆盖着每个物理驱动器,磁盘阵列的总存储能力是物理驱动器的存储能力的总和。
    RAID 1+0/0+1 - RAID 1+0和0+1模式是相似的,它们试图同时达到更好的性能和冗余,即综合RAID 0和 RAID 1两种磁盘阵列之长 。但是RAID 10 和0+1在处理 镜像和冗余上是有区别的。RAID 1+0是先分别利用两个硬盘组成RAID 1阵列,然后再把这两个阵列以RAID 0模式组合在一起,而RAID 0+1则刚好相反。
    无论是RAID 1+0模式还是0+1模式其得到的存储能力是一样的。不管是RAID 10 还是0+1,其总的存储能力都是阵列中所有硬盘的存储能力之和的一半。同样是对各自组合方式下的逻辑盘做了镜像副本,因此所有硬盘总的存储能力只有一半是可用的。 RAID 10和0+1 磁盘阵列拥有相同的存储能力,同时它们都具备充分的冗余来预防其中一个单独的硬盘故障,但是一旦其中一个硬盘出现故障之后,两种模式的冗余能力就变得不同了:对于RAID 0+1磁盘阵列而言,如果故障硬盘所在的RAID 0模式的另外一个硬盘故障,当然对于这个磁盘镜像没有什幺影响,不过如果出现在另外一个RAID 0阵列上,整个磁盘阵列就崩溃了;对于RAID 1+0模式,如果一个RAID 1阵列中的两块硬盘都故障了,那么整个磁盘阵列都会崩溃。
    RAID 5 - RAID 5 是一种存储性能、数据安全和存储成本兼顾的存储解决方案。 以四个硬盘组成的RAID 5为例,其数据存储方式如图4所示:图中,P0为D0,D1和D2的奇偶校验信息,其它以此类推。由图中可以看出,RAID 5不对存储的数据进行备份,而是把数据和相对应的奇偶校验信息存储到组成RAID5的各个磁盘上,并且奇偶校验信息和相对应的数据分别存储于不同的磁盘上。当RAID5的一个磁盘数据发生损坏后,利用剩下的数据和相应的奇偶校验信息去恢复被损坏的数据。
    现今RAID 0及RAID 1架构已相当完整,但却无法同时兼顾运作速度与增加硬盘当机时的资料安全性,不同于前面两者,RAID 5可以同时顾全效能与安全性。RAID 5需要强大的逻辑处理能力,以便应付数组里数个硬盘同时运作,并在磁盘组(stripe set)中的所有硬盘中交叉写入资料及检核码信息。当在执行这个功能时,其实并不会特别需要复杂的硬件架构,但是当数据传输速率增加时,却会突然让CPU写入检测资料的负荷增加。
    为了能跨越数组里的所有硬盘来写入资料及检核码信息,RAID 5设定最少需要三个硬盘,因此在这种情况下,会有33%的硬盘储存容量会被浪费掉,比例算是有点高。当硬盘的数目增多时,同位检核码信息需求的储存空间就会降低,虽然硬盘当机的风险也同时增加。而最坏的局面当然就是两个硬盘一起当机。
    我们能够作出以下的结论:当有四个硬盘时,你必须牺牲1/4的储存容量作为备用,这样才能让最坏情况的发生率降到最低。而这四个RAID 5数组,并不会被支持133 Mbps(32位,32MHz)的低效能PCI总线所限制。
    值得一提的是,对桌上型PC来说,RAID 5数组是个不易执行的解决方案。甚至是工作站,RAID 0+1(striping + mirroring)或RAID 1+0 (mirroring + striping) 仍归属在高阶又快速的解决方案,虽然他们会占用更多可利用的硬盘容量。

     


在线联系1 在线联系2 在线联系3 技术支持 ↑ 返回顶部